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最新 >  >> 
一声声“喂喂喂”,一身身汗如瀑!4名新疆盲足少年来沪逐梦
来源: 新民晚报      时间:2023-08-09 13:07:01

今天上午10时,上海市盲童学校的足球场上,奏响了一首独属于盲足少年的进行曲,此起彼伏的一声声“喂喂喂”是它的主旋律。其中,4名新疆盲足少年以声辨位,足球随着身体灵活地滚动。夏日高温的炙烤下,他们汗如水瀑,却享受着在球场上驰骋的快意。

8月1日,4名来自新疆喀什地区莎车特殊教育学校的盲足少年来到上海市盲童学校,在上海盲人足球队主教练张健的指导下接受为期一个月的盲人足球系统训练。

一场足球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试想一下,站在空旷的绿茵场上,蒙上眼罩,缺失光感,看不清足球位置,分不清四周方向,如何才能将球精准地送入球网?

一声声“喂喂喂”是他们的秘诀。教练一声令下,盲足少年们从绿茵场的一侧出发。随着球场中央的引导员发出的“喂喂喂”声响起,他们身轻如燕地绕过了引导员,连带着足球中的6组铃铛“叮当”作响。不到10秒,就来到了球场的另一侧。

他们的足球梦,从这里开始。

据悉,4名新疆盲足少年最小的13岁,最大的17岁,每天上下午各训练两小时,晚上回家时还会主动“加训”。16岁的依布拉音江·阿卜都外力7岁时曾接触过足球,但他从未想过自己可以踢足球。“了解到盲人足球后,我特别高兴!原来我们盲人也可以踢足球。”

这些盲足少年的性格或活泼外向,或腼腆内向,但相似的是他们对于足球的热爱。13岁的阿迪力江·吐尔孙面对镜头时经常紧张到失语,连衣服都不由自主地抖动,但当被问到会不会继续踢足球时,他的回答坚定而有力:“会的!”

据教练张健介绍,2021年时,新疆曾派两名教练来到上海学习盲人足球,返回新疆后传授给了学生们。今年6月,他亲自到访新疆为这些学生开展了短期培训,并从14名中挑选出了4名带到上海集训。“不到10天的训练时间里,他们进步很快。如果他们能坚持训练、参加比赛,并将这些训练方式传授给新疆的其他学生,未来会成为一支很好的球队。”

一扇世界窗

“我喜欢足球,因为足球让我第一次奔跑起来,有风吹在脸上,感觉在飞翔!”上海满满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苏逸琰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心底泛起一阵涟漪,她决心要助力这些孩子通过盲足走出新疆,站在更大的舞台上。

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盲童学校的指导与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的支持下,苏逸琰启动了新疆少年盲人足球队项目,并迅速组织了一支39人的团队,以上海定点援疆、文化润疆援疆为背景,拍摄一部纪录片电影《喂喂喂足球队》,讲述新疆的盲足少年们逐梦足球的故事。

苏逸琰是《喂喂喂足球队》的制片人。据她介绍,由于该纪录片商业性较低、所有主创零片酬,项目经费十分紧张,连盲足少年们的球服都是东拼西凑的。但看到盲足少年们对足球的热爱、在绿茵场上拼搏时的努力与对未来成为盲人足球运动员的期待,项目团队仍勒紧裤腰带,日复一日地坚持着。同时,他们期待着,有更多公益组织能够关注到这些来自新疆的盲足少年,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尽管经费捉襟见肘,项目团队努力克服困难,带领盲足少年们参观了野生动物园、熊爪咖啡馆等地,希望通过这次机会让他们见识到世界的多样性,让“足球”打开一扇世界之窗,让他们对自己的人生与未来产生思考。

据悉,《喂喂喂足球队》是中国第一部少年盲人足球队纪录片,预计于2024年10月完成,希望能够表达残障人士积极乐观的生活态、追逐梦想的激情,带动更多残障人士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导演刘翛然认为,“喂喂喂”不仅是这些新疆盲足少年在绿茵场上的呐喊,更是他们展示自己的一种独特方式,向世界宣告:“我来了!”

新民晚报记者 屠瑜 实习生 陈佳琳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